雷军回应“小米SU7卖一辆亏6万多”:还在投入期
8月22日,随着小米集团21日晚公布2024年Q2财报,话题登上热搜,引发关注。
“我觉得这个算得既对也不对,因为小米汽车还在投入期。”当日午间,小米创始人、董事长兼CEO雷军在“雷军的副驾”直播活动期间再度回应,“第二季度小米智能汽车等创新业务亏了18亿,也是投入了18亿,等我们到了一定规模,我相信很容易打平。”
作为小米汽车第一款车型,事实上,小米SU7还承担着高额的技术预研费用。格局研究所联合创始人、汽车首席观察员贾智超向记者表示,造车业务前期投入大,小米汽车作为新进入者,造车成本需要分摊到一定交付量的新车上。
雷军回应:小米汽车还在投入期
财报显示,Q2季度小米智能电动汽车等创新业务收入64亿元、经调整净亏损18亿元,毛利率为15.4%,单季累计交付新车27307辆。
若以此换算,二季度小米SU7每卖出一辆亏损约超6万元。就在21日晚间,雷军转载这一博文并写道:“造车很苦,但成功一定很酷。小米汽车还在投入期,希望大家理解。”
除了雷军之外,记者从小米Q2业绩电话会上获悉,对于该亏损情况,小米总裁卢伟冰表示:“一是目前小米汽车的规模较小,而汽车是一个典型的规模经济行业,未来有信心做大汽车的规模;二是小米第一辆车是纯电轿车,其投入成本本身就比较高,从财务上消化这部分成本还需要一定时间。相信未来随着小米汽车规模不断扩大、产能不断提升,亏损会进一步收窄。”
对于将汽车业务的亏损分摊到单个汽车上进行计算,部分网友表示,若将早期汽车研发、工厂建设、销售和服务网络搭建等费用分摊到单个车辆确实会是负数,需要等销量稳定后,发挥其规模效应。
有消息称,网传某车企公关负责人在朋友圈发文称:“小米汽车每台亏6万,亏那么多你还卖那么多干吗?放在以前叫倾销。”不过该内容真实性还未得到证实。
格局研究所联合创始人、汽车首席观察员贾智超向记者表示:“汽车业务前期投入大,小米汽车作为新进入者,要在研发、生产、销售和服务等方面进行大量投资,成本需要摊到一定交付量的新车上,利润才能回正。”
首款车型承担的预算研发较高
今年7月,雷军在“2024年年度演讲”中分享小米造车背后细节,提到由于过去吃过亏,因此小米造车不走捷径、不收购、不代工。这预示着,作为小米汽车第一代车型,小米SU7承担着高额的技术预研费用,以及销售渠道及服务的搭建投入。
记者梳理财报注意到,Q2季度小米研发开支55亿元,较Q1季度增加6.6%,这些研发费用主要用于手机✖AIoT业务、智能电动汽车等相关研发项目。
新车推出,销售及推广支出、经营开支等费用也要增加。Q2季度小米智能电动汽车等创新业务经营开支为29亿元,销售及推广开支费用为59亿元。此外,该业务销售成本也由Q1季度的22亿元增至Q2季度的54亿元。
“小米初尝试造车,成本控制和供应链管理方面一定会交‘学费’。”贾智超表示,汽车生产成本包括原材料、零部件采购、生产制造等环节,小米汽车还需要不断优化成本结构,加强供应链管理,以提高生产效率、减少亏损。
据其财报,当前小米在全国30城已有87家汽车销售门店开业,预计2024年11月提前完成全年交付10万台新车目标。谈及小米汽车上市后线下销售服务网络的铺开情况,卢伟冰告诉记者,小米汽车销售服务网络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。
当前新能源汽车市场竞争异常激烈,各大车企纷纷加大投入、推出更具竞争力的产品和服务。小米汽车Q2季度出现亏损,或也是当前造车行业内卷的一个缩影。数据显示,今年上半年经受价格战压力的经销商面临新车销售严重亏损的局面,新车利润贡献为-26.5%。
贾智超认为,小米SU7第一辆车从“性价比高”切入,以期打开市场,后续才有推出第二辆车的可能性,体现了小米集团现金流的极大优势,但这种营销方法可能会引起其他车企不满。
“价格战是一个复杂问题,既可以促进市场竞争,加速行业洗牌和整合,也可能导致企业盈利能力下降。目前行业处于油转电机遇中,行业价格战呈现出一种非常规模式,车企在尽可能地抢占市场份额。”贾智超说。
责编:史健 | 审校:张翼鹏 | 审核:李震 | 监审:万军伟
相关文章
发表评论